八一荣光,法治传承
八一建军节的军号嘹亮,唤起峥嵘岁月的记忆。在辞鉴律师事务所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曾身着戎装护家国,如今换着律袍守正义,以退役军人之姿,在法治战场续写“为人民服务”的誓言,成为律师行业里独特且闪耀的“军魂力量”,值此八一,以专刊致敬他们的坚守与担当。
军旗所指 熔铸军魂
一、团队群像:军魂注入法治血液
在辞鉴践行社会责任的版图中,退役军人律师团队是一抹别样的亮色。这是一支将“军魂”融入基因的专业力量,由退役军人、高级合伙人、主任赵勇引领方向。从业务攻坚到行政保障,退役军人身影贯穿全链条:
[辞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主任赵勇]
业务骨干矩阵:高级合伙人、保山分所主任李建武,凭借部队磨炼的韧性,深耕地方法律服务,为区域法治建设锚定军人标准;合伙人、昆明分所主任廖体睿,以军人特有的全局观,精准拆解复杂案件;合伙人律师王豪、律师李皓,将部队培养的执行力,转化为办案中的高效与专注,让每一份代理、每一次辩护都成为捍卫正义的战斗。
[辞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辞鉴(保山)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建武]
[辞鉴(泸州)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豪律师]
[辞鉴(成都)律师事务所李皓律师]
行政保障力量:行政总监曾毅、行政副总监兼宜宾分所行政办主任蒋贵彬,把部队“令行禁止、保障有力”的作风,融入律所行政服务,从团队协作统筹到分所后勤支撑,默默筑牢“法治战线”的大后方 。他们脱下军装,却让“忠诚、担当、奉献”的军魂,在律所生根发芽,为法律服务事业注入刚劲底色。
[辞鉴律师事务所行政总监曾毅]
[辞鉴律师事务所行政副总监、辞鉴(宜宾)行政办主任蒋贵彬]
二、法律公益:涉军服务的“法治征途”
(一)跨域奔走,送法到军营
团队主动出击,足迹遍布泸州、成都、湛江、广州等地驻军单位。从西南腹地到华南沿海,跨越地理距离,只为将法治温暖送到军人身边。在军营礼堂,开展普法宣讲,把《民法典》婚姻家庭编、《退役军人保障法》等法规,转化为军人听得懂、用得上的“法治锦囊”;在部队法律咨询室,耐心解答现役军人关于职务行为规范、军属权益保障的疑问,让法治成为军人安心服役的“稳定器”。
(二)聚焦痛点,破解涉军难题
涉军婚姻家庭纠纷、权益保障,往往因“军人身份特殊”“部队任务特殊”,成为复杂难解的法律困局。团队以军人视角切入,理解“保家卫国与家庭责任平衡”的难处,用专业法律工具拆解难题:面对军婚中因异地服役产生的情感隔阂、财产分割争议,梳理“军人离婚特殊程序”“军事管制区财产认定”等法律要点,既守护军婚底线,也保障双方合法权益;针对退役军人就业歧视、优抚待遇落实纠纷,援引《退役军人保障法》等规定,为军人权益“据理力争”,让法治成为退役军人回归社会的“护航者” 。数不清的日夜奔走、案件研讨,只为数百个军属家庭重拾笑容,筑牢“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”的法治基石。
三、荣誉回响:部队认可,使命再出发
当各部队授予律所“法律服务援助站”牌匾时,这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对团队“军地法治桥梁”作用的肯定。这份认可,源于团队无数次奔赴军营的脚步,源于为军人军属排忧解难的坚守,更源于退役军人“若有战,召必回”的担当在法治领域的延续。它激励着团队继续深耕:一方面,打磨专业“利刃”,研究军事法与民商法交叉领域,让涉军法律服务更精准;另一方面,拓宽服务维度,探索“线上普法云课堂”“退役军人法治帮扶结对”等新模式,让法治保障覆盖更多军人军属 。未来,团队将以“法律服务援助站”为新起点,续写军地法治协同的新篇章,为强军事业注入更强劲的法律动能。
四、八一致敬,法治路上的“新军人”
八一军旗飘扬,辞鉴退役军人律师团队,以律袍为“新戎装”,在法律公益、涉军维权的战场上,续写着“为人民服务”的誓言。他们是律师行业的退役军人,更是法治建设的“攻坚兵”。值此八一,致敬他们的坚守——愿这份“戎装换律袍,初心永不改”的热忱,继续照亮法治征途,让军魂与法治之光,共同守护家国安宁!